close

(優活健康網記者莊常謙/綜合報導)媽媽在打電話時,為了讓孩子守規矩而做了承諾,現在她面臨著兌現承諾,她的女兒已經開始準備大鬧一場了。這位媽媽犯了嚴重的錯誤,就是試圖用賄賂來控制女兒。

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洛琳‧克勞德曾在書中介紹,關於哭鬧的幾種模式,包括:談判性的哭鬧,在你已經告訴孩子「不行」之後,孩子承諾好好表現,用來交換他想要的東西。他想用談判讓你筋疲力盡。即使看起來孩子提出了合理的解決辦法,但其實哭鬧正在悄悄升級。絕望的哭鬧:孩子表達了他的擔憂,並依賴父母解決。其中隱含的意思是:「好」父母會滿足孩子,「壞」父母才不關心孩子,在孩子受罪時不願意掏錢買單。自憐式的哭鬧:孩子說:「我不想去踢球,因我踢不好。」做父母的對此感到無助內疚。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回應。如果他們同意孩子,就等於承認孩子有問題;如果不同意,堅持要去,又擔心孩子挫敗。當父母不知道該怎麼辦時,就會讓孩子為所欲為。

另外,美國心理學家奧德麗‧瑞克博士進一步補充,以上例子都是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孩子;但不太會說話的孩子也會用嗚咽、抽泣和哭喊等方法來達到目的。父母若屈從於孩子,問題並沒有消失。事實上只會更糟,漸漸的,有的爸媽可能產生罪惡感與困境。爸媽的讓步只會讓哭鬧持續,因為孩子已知,只要堅持的夠長,聲音夠大,父母最終會屈服的。隨著孩子技巧會日趨精湛,她會越來越擅長哭鬧,因此,我們需要學會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回應孩子的哭鬧。否則會經常在大喊大叫、長篇大論或者嘲笑孩子後又做出讓步,而且還自認為我們已經管教過孩子了,這是自欺欺人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uho.com.tw/hotnews.asp

本文出自 健康醫藥 – 遠離慢性病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jean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